在亚马逊广告的世界中,非标品(非标准化产品)的运营和广告投放策略与标品(标准化产品)有着显著的不同。非标品的流量特征复杂多样,消费者发现商品的路径也更为多样化。因此,理解非标品的流量特征,并据此制定有效的广告策略,是广告主成功的关键。本文将深入探讨非标品的八大流量特征、需求洞察、购买逻辑以及广告思路,帮助广告主更好地优化非标品的广告表现。

一、非标品的八大流量特征

  1. 非标品搜索结果页每页产品数倾向于更多

    与标品相比,非标品的搜索结果页通常展示更多的产品。这意味着非标品的竞争更为激烈,广告主需要通过更精准的投放策略来脱颖而出。

  2. 非标品的关键词转化集中度普遍偏低

    非标品的关键词转化集中度较低,消费者在搜索时使用的关键词更加多样化,广告主需要覆盖更多的关键词来获取流量。

  3. 非标品核心关键词的搜索量占比低

    非标品的核心关键词搜索量占比通常较低。例如,女性毛衣(sweaters for women)的核心关键词搜索量占比仅为7%,而移动电源(power bank)的核心关键词搜索量占比为15%。

  4. 非标品的搜索需求更加多元化

    非标品的搜索需求更加多样化,消费者可能会根据不同的主观需求点进行搜索,如颜色、款式、材质等。

  5. 非标品的搜索需求多样性更多表现为偏主观的需求点

    非标品的搜索需求往往基于消费者的主观偏好,如“舒适”、“时尚”等,广告主需要根据这些主观需求点进行广告投放。

  6. 非标品的点击、购买行为一致性比较低

    非标品的点击和购买行为一致性较低,消费者可能在点击多个产品后才做出购买决策,广告主需要通过详情页的优化来提升转化率。

  7. 非标品里也有细分的标准化需求

    尽管非标品的需求多样化,但在某些细分市场中,仍然存在标准化的需求。广告主可以通过关键词投放来满足这些标准化需求。

  8. 非标品的品牌搜索需求比较低

    非标品的品牌搜索需求较低,消费者更倾向于根据产品特性而非品牌进行搜索。因此,广告主应更注重产品特性的推广,而非品牌曝光。

二、非标品的需求洞察、购买逻辑与广告思路

  1. 非标准化需求的客观性价值验证

    任何新产品上架后的核心任务是验证消费者是否愿意为产品买单,以及为哪些具体的价值买单。PMF(Product Market Fit)是一切营销的基础,广告主需要通过广告投放来验证产品的市场契合度。

  2. 详情页是主战场

    非标品的点击份额远小于转化份额,说明详情页才是主战场。广告主可以通过以下策略优化详情页的广告投放:

    • 产品定向:针对卖点高度相似的竞品,进行商品投放。

    • 价值定向:基于已验证价值卖点的关键词,通过关键词反向投放到商品详情页,获取性价比更高且更精准的流量。

  3. 不要过分关注产品的标与非标,而要关注需求的标与非标

    广告主应从需求(关键词)出发,区分不同需求的标准化程度。对于非标需求,广告主可以通过商品投放或关键词投放到详情页来满足;对于标准化需求,广告主则应通过关键词投放到搜索页来满足。

三、非标品的广告投放策略

  1. 商品投放(ASIN定投)在非标品中的应用

    商品投放不仅可以出现在详情页,也可以出现在搜索结果页。此外,商品投放还可以提升自然排名,广告主可以在广告活动层级进行否词操作。

  2. 以产品矩阵为维度通盘考虑流量的获取、转化与价值最大化

    广告主应以产品矩阵为维度,通盘考虑流量的获取、转化与价值最大化。例如,广告主可以在搜索页投放表现较好的产品A,同时在详情页投放同组的其他产品,以延长搜索流量的价值链。

四、总结:非标品的运营重点及广告思路

  1. 非标产品的价值点相对主观,必须做可量化的价值验证

    广告主需要通过PMF验证消费者是否愿意为特定的产品价值买单,并以产品价值为中心进行广告投放。

  2. 详情页是非标产品的主战场

    广告主应重视商品页面的广告投放,包括定向的ASIN投放和将关键词的广告位投放到详情页。同时,广告主应以产品矩阵为维度,通盘考虑流量的获取、转化与价值最大化。

  3. 不要过分关注产品的标与非标,而要关注需求的标与非标

    广告主应从需求(关键词)出发,区分不同需求的标准化程度。对于非标需求,广告主应多关注详情页的广告投放;对于标准化需求,广告主则应多关注搜索页的广告投放。

结语

非标品的流量特征复杂多样,广告主需要通过精准的需求洞察和广告投放策略来优化广告表现。通过理解非标品的八大流量特征,并结合实际案例,广告主可以更好地制定广告策略,提升非标品的转化率和销售额。希望本文的详细解析能为广告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,助力他们在亚马逊广告的世界中取得成功。

发表回复